Opus编解码器中音乐检测的奥秘

Opus是一个有损音频压缩的数字音频编码格式,由Xiph.Org基金会开发,之后由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进行标准化,目标是希望用单一格式包含声音和语音,取代Speex和Vorbis,且适用于网络上低延迟的即时声音传输,标准格式定义于RFC 6716文件。Opus格式是一个开放格式,使用上没有任何专利或限制。Opus编码不同声音编码格式的比特率、采样率与延迟性如下图所示:

Opus编解码器中音乐检测的奥秘

Opus支持语音(SILK层)和音乐(CELT层)的单独或混合模式,它们对应的比特率范围如下所示:

Opus编解码器中音乐检测的奥秘

Opus1.1 音乐检测算法

在比较早的版本需要开发者手动选择是音乐还是语音,但是在1.1这个版本,提出了根据输入音频内容自动选择对应的模式,其原理如下所示:

Opus编解码器中音乐检测的奥秘

在这个版本首先提取对应音频的BFCC系数(就是RNNoise里的特征),并对系数进行一阶二阶差分,除此之外还使用了在可变比特率(VBR)计算中得出的音调估计,以及一些在编码过程中先前计算过的其他指标。然后将这些特征融合在一起送入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MLP)。值得一提的是Xiph.Org基金会的开发者一开始有使用过基于高斯混合模型进行音乐检测,但其检测效果不佳,最终被神经网络替代。

神经网络输出仅仅是当前帧为音乐的概率。为了进一步引入时序的信息进行音乐判决Xiph.Org基金会的开发者引入了隐马尔科夫模型(可以参考从零实现机器学习算法(十七) 隐马尔可夫模型)。一般而言,输入信号短时间内在语音和音乐之间互转是个极小概率事件。因此我们将音频行为建模为一个隐马尔可夫模型,假设在给定的10毫秒内从语音过渡到音乐(反之亦然)的概率为0.00005,这相当于平均每200秒发生一次状态转移。

Opus编解码器中音乐检测的奥秘

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时间统计模型,通过对神经网络的瞬时概率输出进行加权和积分。最终,编码器将计算的概率与一个取决于比特率、带宽、帧大小和应用的切换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编码模式。由于整体的检测没有lookahead(opus后续版本支持可设定lookahead),这会导致音乐检测结果没有那么准确,然而这点会使得整体音频听起来更柔和一点。

Opus编解码器中音乐检测的奥秘

Opus1.3 音乐检测算法

Xiph.Org基金会的开发者在Opus1.3的版本中提出了新一代的音乐检测器。使用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构建模型进行音乐检测,由于本质是个分类任务,因此模型构建的较为轻量,整体网络结构如下所示,只有4986个参数。由于是端到端的神经网络能介绍的不多,需要提一点的是,1.3版本在最终的决策上也有所优化。特别是当lookahead启用时,Opus能够在语音和音乐之间转换之前的静默期切换编码器的模式。

Opus编解码器中音乐检测的奥秘

最后我们把两个版本结果对比一下,如图所示,其中蓝色的是1.1版本的检测结果,红色是1.3版本的检测结果。可以明细看出,使用GRU作为网络结构的检测结果要优于MLP+HMM的检测结果,在语音/音乐切换的边缘,决策也更为准确。

Opus编解码器中音乐检测的奥秘

参考文献:

[1].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430223047/https://people.xiph.org/~xiphmont/demo/opus/demo3.shtml

[2]. https://jmvalin.ca/opus/opus-1.3/

[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Opus_(%E9%9F%B3%E9%A2%91%E6%A0%BC%E5%BC%8F)

[4]. https://jmvalin.ca/papers/aes135_opus_celt.pdf

作者:Ryuk
来源:语音算法组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cRMbo0eClPx-NDTVxdMA2g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自互联网,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39361690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