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虚拟主播崛起?

虚拟主播作为当下文娱消费中出现的一个新热点,随着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的迅速发展,从 2016 年出现至今,规模急速扩展,市场应用也愈发广泛。

虚拟主播的快速成长势必会吸引传统媒体以及MCN的关注,如何打造虚拟人物,争取青年用户群体,跟上时代步伐,成为了他们需要思考的内容。

譬如,传统新媒体行业发展虚拟主播,企业公司推出虚拟员工,主流娱乐公司押注虚拟偶像,可以看到,虚拟人物已然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在这样的变革浪潮之中,惟有把握虚拟形象主播的发展趋势、传播机制和受众认知情况,才能更好地在行业竞争中抢占虚拟人的快车道优势,在相伴而生的不同维度的批判性视角中稳步前行。

01、虚拟主播大热,传统MCN跑步进场

2021年10月31日,虚拟美妆博主柳夜熙在抖音发布了第一条视频,获赞300多万,凭这条视频涨粉百万并登上热搜。现如今,柳夜熙作为美妆博主,通过发布美妆、剧情特效视频,粉丝数已达到893万,平均每条视频都能获得百万点赞,相关话题播放破11亿次。 很多人认为虚拟人不过是纸上谈兵、一纸空想,在柳夜熙一夜爆红之后,大家则不得不放下质疑和偏见,正视以柳夜熙为代表的虚拟人物市场。2022年5月6日晚,海外知名Vtuber(虚拟主播)Vox在B站进行了1.7个小时的全英文直播,期间人气始终维持全站第一,获得了总计111万元的打赏,付费人次近4万人次。

事实证明,很多人会被虚拟人物吸引关注,并愿意为之付费,这也进一步印证了,虚拟主播无论是引流还是变现,在行业内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对于在活跃在视频平台的MCN机构来讲,虚拟业态的火热是不可多得的机遇,尤其在短视频、直播市场趋于饱和,竞争日渐激烈的今天,让虚拟人参与到视频、直播行业,既有热度又有前景。不少敏锐的MCN机构已经抢先开启了虚拟人布局,其“入股”最直接的方式是签约优质的虚拟主播,与签约的真人主播一样,签约后由MCN机构对其进行包装培训,提升视频作品的质量,进行推广营销。

对MCN机构来说,签约虚拟主播可以进行IP二次创作,以多种形式增加曝光度。对虚拟主播来说,MCN机构可以提供系统的动画、设计、运营团队,可以最大程度助力账号孵化成功。

02、数字虚拟人 更有温度的情感传递

与传统KOL不同,虚拟KOL的媒介形象往往存在“复数”现象,即多样化却不冲突的“人设”,这是为了在维持角色统一性的同时,为后续内容的创作留有空间。

许多虚拟主播媒介形象的许多设定也是经由粉丝群体“二次创作”来进行添加的,是一种对媒介形象文本的共同编写。观众对虚拟人物的再创作不仅是自身情感的流露,有利于IP的个性打造,也让制作者可以更直接的接触到受众的内心,从而能更好创作以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有关数据显示,虚拟人受众以青年群体为主,63.4%的虚拟人爱好者年龄居于19-30岁之间,而恰是Z时代的这群年轻人他们更渴望受到关注。在于虚拟人物的互动中,他们的弹幕、评论、点赞等都可以作为有效的反馈,让创作者更好的对观众的情感进行解码,从而更好的了解他们的需求。

《Z世代圈层消费大报告》描述“Z 世代群体作为优渥物质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孤独一代,会更希望得到同辈的认同。”这是因为大量来自互联网的冲击,多元化的信息获取加速了青少年自我意识的觉醒,也导致了他们对于现实社区情感关系的淡化,真实情感变得私密化,作为受众的个体也在情感私密化的过程中逐渐丧失安全感并渴望获得归属,变得更容易受到孤独、空虚等情感影响,会更加渴望获得认同。

尽管现在虚拟人的发展环境、整体情况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技术的精进、市场价值的释放,其将更全面、更深入地融入各个领域。我们也应承认,虚拟主播作为新事物,仅五年时间就形成了一股潮流,并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象征着这个观众的精神世界文化,可以让受众更好的自我解压,并激发其创造力,这种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对于虚拟人物,我们在解析其特点的同时也应该对消费群体对心理诉求进行分析,以多元化的视角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改之。在自身在享受虚拟娱乐的同时,不能混淆虚拟与现实之边界,而应将虚拟社区带来的认同感、满足感转化为对自身在现实社会中更进一步的情感支撑,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

参考文献:

[1] 林旻轩.消费与认同——虚拟主播受众消费分析[J].商场现代化,2022(18):7-9.

[2] 张一诺.人机共塑:受众视角下的虚拟形象主播[J].文化月刊,2022(08):154-156.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自互联网,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39361690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