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面向算力时代全光底座的构建

摘要:随着多样化算力需求场景不断涌现,传统网络的架构、技术面临严峻挑战。面向算力时代业务需求,从承载网的基础架构、光缆网、传输系统等方面分析了高品质全光底座的部署方案,从而提供低时延、高带宽、高可靠、高智能等网络能力,实现算力业务的高质量传送。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正以算力全面展开,成为带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面对新一轮数字经济发展的浪潮,信息网络正从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交换,向以算力为核心的信息数据处理转变。充分利用我国在网络基础的领先优势,以网强算,发展算力网络,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中国联通正式发布了算力时代全光底座,其可以提供超广覆盖、超大带宽、超低时延、超高可靠、智能调度等网络能力,并以公司战略规划为指引,积极响应算网融合发展的需求,构建新型算力网络。

在此战略背景下,某省联通积极落实并承接公司新战略规划,提出覆盖全省的“4+4+12+X”云网边一体化多层级算力布局,构建结构合理、运力充足、体验领先的算力网络。筑牢全光底座是为全省算力节点提供高品质运力保障的关键基础,不仅能满足自身网络发展目标,还将满足千行百业算力需求。

01 需求分析

1.1  业务分类

随着5G、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行业的广泛应用,亟需基于多样性算力构建新型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平台的坚实底座,以满足广泛应用和海量数据的算力需求。不同业务类型对时延的需求可分为4类:边缘计算类、低时延类、中时延类和高时延类,时延越低,结合算力资源与网络优势,运营商能发展的算力业务就越多。不同类型业务需求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类型业务需求表图片

1.2  DC化布局对网络的需求

围绕不同类型的业务需求,某省联通将构建“4+4+12+X”算力布局架构。未来DC必然是网络的核心,在网络架构设计与组网布局的过程中应以DC为中心,推动网络架构升级与演进。以DC为中心架构对承载网提出不同的需求:南北流量比例变化,东西流量显著增加,DC驱动东西流量,视频驱动南北流量成倍增长;云间共享、云化业务需要低时延,越来越多的云业务要求网络提供可保证的低时延;DC业务协同网络,统一规划、快速开通,万企业上云,而网络的快速响应和安全可靠能力是基本需求。

根据某省联通算力架构布局,DC布局将分为区域间、区域内,DC互联链路的带宽、时延需求不同:区域间DC互联带宽为400G,时延在5ms以内,区域内DC互联带宽为200G,时延在3ms以内。

02 传统网络面临的问题

面向算力时代,传统网络的架构、时延、带宽、安全等已无法满足需求,主要体现在:

a) 网络架构:传统网络主要以行政区域分层次组网,本地网有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3个层次,以环形和链型为主,难以适应东西向流量增长的需求。

b) 网络时延:受限于组网结构,业务存在绕行迂回情况,网络时延大,难以满足低时延业务诉求。

c) 网络带宽:目前省干、本地网系统速率以100G为主,难以满足未来DC互联大带宽需求。

d) 网络安全:现有网络大都以环形组网为主,最多可抗一次断纤,未来将出现更多的超高可靠性要求的业务,现有网络难以满足需求。

e) 网络成本:网络刚性根据业务的需求量来确定网络容量,扩容的成本较高,且扩容周期长,通常难以根据流量变化与业务量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03 全光底座部署方案

3.1  全光底座目标架构

根据某省算力支撑能力提升行动方案要求,以公司战略规划为指引,结合自身资源情况,构建算力时代省内全光底座。全光底座目标网架构包括骨干光网、枢纽内光网、省内一体化光网和城市光网4个部分。其中与省内相关的是枢纽内光网、省内一体化光网和城市光网。全光底座目标架构如图1所示。

a) 枢纽内光网:一、二干网络融合,利用OXC/ROADM技术构建枢纽间全光互联,打造20ms枢纽间连接;网络架构稳定可支持400G平滑演进,支持立体多平面演进,按需平滑扩展到500T+以上能力,满足“东数西算”算力调度需求。

b) 省内一体光网:OXC/ROADM打造省级算力节点间全光互联,打造各本地网算力网关到就近省级算力节点5ms的时延圈,网络可持续向400G演进,实现绿色节能。

c) 城市光网:增加光锚点覆盖,实现用户到算力网关的一跳接入,实现城市内1ms时延圈。图片

图1 算力时代全光底座目标架构

3.2  全光底座部署方案

某省联通将从网络架构、光缆网、传输系统3个方面构建面向算力时代全光底座,提供大带宽、低时延、高可用、一网连多云的极致体验,协同+管控、智能运维的智能管控,以及双节点+多路由、全光交换的稳定架构。

3.2.1  基础架构

某省联通“4+4+12+X”的算力资源布局,将会促使“算力数据中心”大规模建设,现有机房的面积、电源、配套等无法满足算力资源部署需求。面向算力资源布局需求,应提前做好机房及配套资源的储备,近期基础架构依然依托现有“两区三点”架构,持续完善汇聚机房节点布局,提升机房自有率;改善重点区域综合接入点机房条件,提升业务接入能力,结合算力资源部署情况,完成节点机房的DC化重构。

3.2.2  光缆网

网络时延主要是指光纤时延、设备转发等时延,其中光缆时延为5μs/km,设备转发时延约为25μs/跳。网络总时延中光纤时延占比85%、设备时延占比9%。通过优化光缆网架构,任意两点间的连接方向可参考高速公路导航,就近选直连路由,实现MESH化组网,实现业务最优路径接入,任意DC间、任意用户到DC间的时延都可大幅优化,提升业务品质。

a)骨干光缆网。完善面向算力网络的骨干光缆网布局,打造某省至八大枢纽节点最优时延。主要从以下2个方面建设:8核8区骨干光缆网和广覆盖/多路由的高品质区域光缆网。

b)省干光缆网。省内将结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一、二干统筹,丰富以高速公路为基础的骨干光缆网架构,带动全光网络的持续演进,打造地市DC间最优时延圈。充分利用高速公路等资源,补全省干光缆网路由,构建光缆网状网架构,丰富光缆路由,提升网络健壮性;优化区域光缆布局,实现算力集群区域光缆最优接入;在光纤技术方面,G.654E光纤传输性能更好,在未来骨干网中可考虑部署G.654E光纤,以进一步提升400G传输性能,减少中继。省干光缆架构演进如图2所示。

图片

图2 省干光缆网架构演进

c)本地网光缆。根据算力规划布局,未来将实现“一县一DC”布局,边缘算力根据需求下沉至边缘云池,甚至客户机房内。通过部署全光锚点实现用户算力的就近接入,实现城市内用户到算力网关的一跳直达。本地网内应提前进行光缆网资源储备,以满足算力的就近接入。核心汇聚层光缆保持架构稳定,结合高速公路走向,逐步向Mesh化演进,丰富光缆路由,提升网络健壮性、降低业务时延;接入主干层光缆,提升光缆容量,向下延伸覆盖,密集城区,加大二级主干光缆建设,提升覆盖密度,提升出局纤芯容量;接入配线层光缆,增加接入节点密度,将一般站点、配线光交、楼宇分纤箱作为5G/大客户/家宽业务接入点,将业务接入距离缩短至500m以内。本地网光缆架构如图3所示。

图片

图3 本地光缆网架构

d)打造低时延全光网,构筑多级时延圈。省际低时延圈:骨干光缆网建设目前主要采用低时延路由方式,通过对比不同建设方式的路由长度,确定合适的路由方案,首选高速公路与高铁路由。根据某省一干节点对应各局向已开通系统的最短路径采集数据,打造5ms、10ms、15ms、22ms时延圈。省内低时延圈:基于OXC+ASON技术打造1、3、5ms超低时延全光网,时延圈定义:城市内1ms、城市群3ms、省内5ms。结合沿高速公路走向的光缆网目标架构最短路径,测算全省总体区域内可实现单向5ms最优时延圈。

3.2.3  传输系统

构筑一体化OTN全光网络,将DC中心和扁平化的全光省干实现ROADM/OXC光层互连,取消本地转接,减少传输成本,实现DC与DC之间,DC与传统网络之间光层一跳直达,降低了传输时延,提升业务传输效率。

a)省干传输系统。通过对现有省干传输系统的优化改造,实现“双平面、双节点”网络架构,进一步提升业务承载安全性。结合基础架构节点演进,打造基于OXC的长株潭超低时延圈。未来还将结合省干光缆网Mesh化覆盖,实现省会OXC+地(市)ROADM的大带宽、低时延、高可用省干传输系统。随着省干光缆网在高速公路的逐步敷设完善,地(市)至省会、地(市)至地(市)路由将更为丰富,未来也将具备省会OXC+地(市)ROADM的组网架构,对比现网环网结构,业务路径可实现时延最优,波道资源利用率更高,业务安全性也将进一步提升。

面向未来,某省省干传输系统将进一步对一、二平面进行ROADM光层对接,形成立体互联灯笼式网络结构,构筑“省干立体光网络”目标网布局。基于现网一、二平面,结合地(市)—地(市)、地(市)—省会Mesh光缆网目标架构,打通地(市)一、二平面节点之间及地(市)与地(市)之间的光层链路,并对一、二平面节点进行ROADM改造,可达到目标网结构。某省“省干立体光网络”目标网架构如图4所示。

图片

图4 省干传输系统目标网

b)本地传输系统。本地网内城域市县融合一体化组网,推进PeOTN改造。

(a)本地核心:对原有本地核心每环路单独设置一对核心架构进行简化,采用扁平化Mesh组网,引入ROADM/OXC,实现任意节点间波长直达调度,减少层间转接,大幅降低机房空间需求和功耗。小颗粒通过OTN进行子通道调度,实现光电协同的极简架构和极致性能。

(b)本地汇聚:引入波分环组网,按需采用极简化光层或低维度ROADM,与核心组成光调度网络,实现快速组网,可便捷加减站点。大颗粒波长级业务,从CO锚点到本地核心/DC节点一跳直达,低时延、低功耗。本地核心、汇聚组网扁平化演进如图5所示。

图片

图5 本地核心、汇聚组网扁平化演进

(c)本地接入:全光锚点、全业务接入、业务一跳入算。根据某省联通“4+4+12+X”算力布局规划,未来算力节点逐步向下延伸至综合业务接入点/客户节点。基于枢纽间、枢纽内、城市内构建E2E的算力网络全光底座,可实现各类型的业务安全一跳入云,业务高可用,稳定低时延。

04 展望

本文针对算力时代业务需求,提出全光底座目标架构,探讨了如何打造架构稳定、大带宽、低时延的全光底座。接下来将持续深耕算力时代全光底座,通过引入智能化技术,实现智能全光底座、哑资源数字化、资源可视化以及基于AI算法的网络故障预测和性能优化,以优质的网络,实现从“基础联接”到“万物智联”的新跃升,提升业务体验,节省网络运维成本,达成管道变现,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

作者简介

刘太蔚,高级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传送网络的规划、技术演进研究工作。

郭祥明,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传送网络的规划和设计工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自互联网,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39361690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